
佩洛西窜台事件发生后,台海形势一直较为紧张。
然而,美国暂时还没有对大陆的围台军事行动做出有力回应,又或者所谓的“反制措施”。
但是,这一次是属于美国自身犯错在先,又出现了内部意见不同的情况。
最终导致美国政府和美国军方的配合不到位,其实美国的对华战略大方向并没有要改变的意思。

不久后,美日澳三国就在“一中原则”的声明里特意加上了“仅在适用的情况下”这一前提,妄图进一步掏空对华基本政策。
而美国方面则继续放出话来,表示之后将采取“标准海空路线再次通过台湾海峡”。不过,中方也对等回应,表示会在东海方向展开新的军事演习。
目前种种情形都在升高中美军事碰撞的可能性,而《纽约时报》之前对中美形势做出的那番评估,“东沙岛爆发冲突的概率已升至近十余年最高点,有可能演变为一场大战”的预测可能就要应验了。

美国认为中美冲突的位置在东沙
首先,为什么是东沙?其实这和东沙的地理位置因素密不可分。
东沙岛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广东省汕尾市城区,但实际上由台湾省高雄市旗津区进行管辖。
大陆还没有收回东沙的原因和金门类似,是就统一问题进行过综合考量后所做出的决定。
但是,东沙的整体战略意义是高于金门的。
因为它的辐射范围不只限于大陆和台湾,还包括了整个东亚、南亚次大陆,以及东南亚群岛等地。是仅次于台湾的另一大海上战略核心。

早在二战期间,日本就制定了南下掠夺战争资源的计划。第一站就是拿下台湾,继而控制包括东沙在内的台湾外岛。
当时美国的应对战术也很简单,就是在菲律宾方向阻挠日军,切断日军的南下侵袭路线,使之成了日本军国主义走向灭亡的转折点。
截止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,台岛及台岛周边的日军尚有二十余万。
纵使日军在大陆方向被同盟国打得节节后退,日本也始终不愿放弃台湾及其外岛,依然妄图以水路继续干涉大陆、南亚、及东南亚三大方向,其战略地位可见一斑。
而放在今天美国围堵中国的视角里,如果台湾的地理位置可以形容为大陆的“不沉空母”。

那么东沙群岛的位置就可以作为台湾的“不沉空母”。若没有东沙,台岛一侧就等于门户大开。
所以,部分美国智库依然认为“台湾适合插楔子,而东沙适合钉钉子。假如台湾这片楔子插不进去了,就得在东沙方向钉下去。”
这话什么意思呢?意思是,如果美国不能阻止大陆收复台湾,就必须在东沙位置上施压,以此博得巴士海峡方向的谈判筹码,拿到后续干涉南海问题的借口。

就当前中美军事力量对比来看,东沙会变成中美对抗的第一线统共有三个理由:
一、东沙目前由台湾控制,美国“支援”东沙也相当于“支援”了台湾。面子里子都不丢,懂得都懂。
二、东沙不涉及大规模登岛作战,战时双方不存在提前重兵布防的可能。因而其战争形式和战争规模都是可控的,十分适合美国现役的海上机动打击体系。
三、佩洛西事件之后,美军知道台湾方向不能再由自己主动试探。
根据美国提出的“反向拒止”方案,美军可以在大陆武统台湾的军事调动期间,提前在东沙方向做好应对措施,预定一个“双重打击目标”。

这样的话,美军的战术调整才能做到“灵活摇摆”,即使情况不对也能够及时止损。
对美国而言,只有出手一次才能证明“美国必将有所行动”并不是一句空话。
当美国不能阻止中国实现国家统一,或者觉得那样做的风险太大的时候,借台湾问题干涉东沙,给南海局势制造紧张氛围就是第二手选择。
这直接牵扯到美国的后续战略布局。因此,想让美国放任中国一路势如破竹下去,这种可能性不大。
但是,站在中国的角度,我们也不可能任由美国钉入这颗钉子。

东沙对于中国的国家总体战略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,这就是东沙之战可能升级成另一场大战的根本原因。
东沙对中国而言也极其重要
东沙是一块咽喉要道,位于中国台湾、香港、以及珠三角的中心。
从战术层面来讲,东沙不仅可以扼守台湾海峡水道的南出口,还能控制南海水道的北入口,以及穿越巴士海峡出入东西太平洋的水道。

那么该位置的战略性具体影响了哪些方面呢?
一、东沙岛东西长约2.7公里,南北宽约0.8公里,总面积约为1.8平方公里。虽然目前面积不是很大,只能铺设一些雷达、修建机场或作为战略中转使用。
但东沙环礁就不一样了,其直径25公里,面积约420平方公里。特别是东侧礁盘,距离水面位置大约为0.6-3.6米。
众所周知,大陆有一项拿手绝技,名字叫做“人工岛礁吹填技术”。假如把东沙岛的礁盘填充成人工岛,其战略价值将不可估量。

这么说吧,部署在东沙岛礁上的陆基对海攻击体系一旦成型,就能和我国的沿海防御体系遥相呼应。
实现沿海战区给东沙岛提供防御,东沙岛再延伸大陆前出打击范围的绝妙配合。从此台湾以南到黄岩岛,乃至菲律宾以北的这片海域,中国海军就只有两个字——“无敌”。这十分有利于今后南海局势的稳定。

二、如果大陆首先收回了东沙岛,以及常态化警巡十段线,给台湾造成的外部压力是极大的,相当于直接断掉了台湾的对外交流路线。
从东沙方向出发,大陆可以堵住台岛以南的唯一缺口,配合东海舰队实现台岛以东地区的间接封锁。彻底断绝台湾依靠外部势力实现“以武谋独”的道路。
所以,东沙方向是杜绝美台“分裂中国”的第二幅抓手。在民进党试图吃大陆饭砸大陆锅的当下,东沙是真正实现“围台”,“穷台”两步走战略的关键之一。

此外,一旦使美国不敢轻易靠近,我国便能更好地维护东海方向的领海主权。彻底杜绝日本越过大陆架来抢占“专属海上经济区”的行为。
再一步步从琉球方向施压,把《波兹坦公告》及《开罗宣言》的内容贯彻到底,给日本上上课。
所以佩洛西事件后,日本方面的反应才是最强烈的,因为他们是真正预感到了“大事不妙”。

三、东沙岛的战略意义之三,是持续封锁东亚国家与南亚次大陆之间的海上贸易路线。
如果对方想尝试避开巴士海峡和中国领海十段线,就需要绕很远的路,承担更大的风险(非近海线路的时效性和倾覆成本),这会极大增加双边期货市场的不稳定性,导致国际资本的流失。
而运费和保费的大量增加,会使得东亚和南亚失去双边进出口优势。
以目前的全球化生产配套体系来说,美日等国若试图搞什么TPP3.0协定,继续把中国排除在外,就基本不可能做到了。
从以上三点不难看出,东沙对于我国的军事意义和经济意义都非常重要,甚至一定程度上还奠定了地区格局。所以,假如美国真的想去东沙钉一颗钉子,有可能会撞在一块铁板上。

一旦两强对峙,东沙冲突何去何从?
东沙虽是美国的二手选择,但是“二手何时变一手”的主动权握却在大陆手里。
如果美国实在咄咄逼人,大陆可以在拿下台湾前直接收复东沙。把拿下东沙作为第一目标,而不作为收复台湾后的第二目标,这实际上就是替美国主动加码了。
美国该怎么办呢?
如果他们不在大陆收复东沙时出手,那么后续再想靠近台湾,就得多承受来自东沙这个“不沉航母”的军事威胁。
但如果美国选择在大陆收复东沙时出手,就必须在东沙这个“点”上,对抗中方用来收复台湾的这个“面”的全部军事力量,美国能够承受得起吗?

而从行为逻辑上讲,假如美国在东沙贸然出手,又可能导致大陆把原本收复东沙的计划转变成一并收复台湾。
这样一来,不就相当于“佩洛西又窜了一次台湾”么。
既然美国连东沙都要来干涉,我们转头拿下台湾也就什么可说得了。要知道,这一刀下去可就是一大截香肠,美国必须想好接是不接。
事实上,比起台湾本岛,中美都有在东沙方向主动出手的理由和借口,只是分个谁先谁后罢了。

这就是《纽约时报》称“东沙军事冲突概率正不断升高”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站在拜登的视角,如果中美必须进行一次交手,否则部分反对派不会闭嘴,那么让交手位置变成东沙可能是最稳妥的方案。
而从美国军方的战术层面来说,东沙碰撞一旦开始,就能更进一步把台湾拖下水,并尝试在台岛周边布撒水雷,给台海问题制造更多的军事牵制。
但是,这些问题中国肯定是想好了该如何应对的。毕竟我们已经说了,不要低估中国捍卫自身领土主权的决心。东沙冲突会不会出现,得看美国有没有这个胆子了。
解决企业获客难题,添加 微信:hvq698 备注:获客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ihke.com/14024.html